助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银行探索市场化模式

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中国人民银行在最新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要统筹协调好金融支持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配合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存量、严格控制增量。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推动金融稳定法尽快出台。

银行如何助力化解地方债风险是业内关注重点。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指出,商业银行参与地方政府性债务重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平台短期债务压力,降低流动性风险,符合政策对于市场化化债的要求。

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离不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参与。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会议要求,金融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精神,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配合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存量、严格控制新增。金融机构要完善工作机制,突出重点、分类施策,与融资平台开展平等协商,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合理降低债务成本、优化期限结构,确保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落实落细。

袁海霞表示,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各地化债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根据中诚信国际估算,目前商业银行理论上可参与6万亿~10万亿元政府性债务的重组,但为避免引发道德风险,地方债务的化解仍需在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的前提下谨慎寻求金融支持。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业也在积极探索市场化化债模式。中证鹏元金融机构评级部副总经理宋歌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本轮化债思路是拉长现有债务的还款周期、降低现有债务的利率成本、将存量的非标或者其他债务,尽可能多地置换为更为透明、可监管的银行贷款及地方政府债、特殊再融资债等,加强地方债务的统筹管理,缓解部分债务压力大的地区的流动性风险。银行在本轮化债工作中参与的方式包括:银行存量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展期/重组、银行新增贷款用于对原有高息非标债务的置换以及购买地方政府债、特殊再融资债券等。国股行由于资本实力雄厚、资金体量大,是参与化债的主要银行机构。

在具体操作方面,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分析师何小红指出,银行在支持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首先,增强风险防控,避免提供各种形式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其次,对于相对优质的城投,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城投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以支持城投项目的发展,同时可考虑提供更灵活的信贷政策,以降低其融资成本,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或者探索其他融资渠道,如参与发行城投债券,为城投项目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最后,对于弱资质城投,在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基础上,对于短期偿债压力较大的地方债务适当展期,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通过低息贷款置换到期的城投债券及非标,缓释地方债务风险。

中泰证券研报指出,本轮化债方案分三个层次:一是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参考过往两轮化债进程,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仍然是本轮化债的起点和前提。尤其在特殊再融资债等并不能完全覆盖地方债务敞口的情况下,该部分债务所在地方政府或仍需制定各类“开源节流”的化债措施。

二是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展期与降息等。这一背景是在上一轮化债过后,隐债部分对应的5年期贷款面临到期压力;同时地方债务的全口径管理开始实施,地方城投平台各类经营性债务将被纳入本轮地方化债进程。本轮化债进程离不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参与,而商业银行参与化债将会是在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框架下进行置换和重组、展期与降息。

三是中央层面提供支撑——特殊再融资债与央行SPV(特殊目的的载体)等。地方政府或需向中央层面申请支持,此过程必然面临一定的约束。

“近年来财政部多次提及稳妥化解存量地方债务,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在各地化债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袁海霞指出,从银行资本规模考虑,主要调整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估算商业银行最多可置换约10万亿元政府性债务。从银行性质看,调整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所释放的资金主要以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为主,资金规模分别为7.8万亿元、1.8万亿元,占比分别为75%、17%,其他银行尤其是农商行占比较低。同时,上述估算均是基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商业银行整体数据,若以A股上市银行为样本测算,最多可释放约10.3万亿元资金,占总规模的99%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市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整体资质较好,资本较为充足,或可深度参与债务置换;部分中小银行由于自身风险较高、规模受限,须谨慎参与债务置换。

银行参与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对其自身的影响也值得关注。何小红向记者分析,一方面,若银行通过贷款重组、贷款置换等方式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将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流动性;另一方面,若地方政府通过发行特殊再融资债等措施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最新一轮的特殊再融资债发行主要是针对债务压力大及经济欠发达区域,用于置换存量非标、高息债务,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银行(特别是地方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并提升银行参与可能落地区域隐债置换的意愿。

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徐雯超在“惠誉看中国2023:转型与挑战”论坛期间表示,银行在支持城投化债的过程中仍然以市场化原则为前提,同时综合考虑与平衡自身的政策性职能以及商业可持续性。监管方面也多次强调要保持金融机构合理的盈利水平,预计地方化债将以多措并举的形式进行,不会全部由银行体系承担,必要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将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此轮化债主要解决的是债务压力大,且已经出现流动性困难或非标违约的地方平台的相关流动性风险,银行应做好风险管理和风险缓释。”宋歌指出。

何小红也表示,银行需提高盈利能力,在息差收窄的大环境下降本增效。首先做好降本,通过合理下调挂牌存款利率、调整存款期限品种占比、营销低成本存款等举措,降低存款付息率,同时采取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网点效能、从严控制费用支出等举措降低管理成本;其次是增效,提高差异化、精准化定价水平,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同时通过整合资源提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能力,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同时,积累内源资本,并通过选择增资扩股、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并选择合理的发行时间,在补充资本的同时兼顾成本支出,为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提供保障。

“在压实地方政府化债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参与化债应遵循非必要不推进的原则,以风险相对较高、债务滚续更为承压的地区为主谨慎开展,可选择具有一定收益的债务类型,减少与化债资金成本的错配及银行经营风险。同时,银行自身也应注重风险控制,审慎考虑是否参与化债,并合理设计重组方案,避免风险传导及扩散。”此外,袁海霞建议,政策层面应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适当加大资金支持。

推荐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