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使得承包商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就必须考虑运营策划问题,强化运营责任主体,在强运营属性领域的项目上。
还要承担运营期内的运营维护职责。需要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专项设计单位配合缺位,即总承包商除承担建设期内传统的设计、采购、施工任务外,该模式解决设计和施工脱节、建设和运营脱节的问题,项目运行后有可能无法达到预期使用效果。原有图纸表达不清、不准确的内容难以得到解决,通过EPCO模式实现建设运营一体化,是在EPC总承包模式基础上向后端运营环节的延伸,所谓EPCO模式,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原标题:EPCO模式如何助力破解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在建设与运维中的管理之痛?实例为证~
造价编制人员对于专项工程编制经验欠缺,清单漏项缺量,项目特征描述不清,不利于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
2005年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文中要求“推行污染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一体化模式,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
污水处理投运后,一般交由医院物业公司负责运维,物业公司缺乏专业的污水处理管理人员,日常运行、水质控制、设备维护等管理粗放,难以做到精细化管理。
施工单位利用设计缺陷,通过二次设计深化、不平衡报价等手段,低价中标、高价结算;
《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中均提到了要在环保领域鼓励发展包括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在内的环保服务总承包。在上述政策的引导下,设计、施工和运营一体化总承包模式(EPCO)最早开始在国内的环保领域运用。
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专业技术高,设备材料占专项工程投资比例高,设备与工艺设计紧密相关。按照先设计,在设备采购、施工招标,施工完成后交付医院物业运维的传统模式,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设计总承包单位一般委托专业单位配合设计,专项图纸设计深度及准确性不足,“缺、漏、碰、错、过”普遍存在,实施过程变更签证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