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打官司边闷声赚钱被NBA球星告了的乔丹体育再冲IPO一年卖鞋3200万双2023年3月9日

2021年度,公司仅鞋类产品就卖出了3253万双,服装类产品卖出3623万件。2022年1-6月,其鞋类产品卖出1710万双,服装类产品卖出2088万件。

与安踏等品牌近年来大力开拓DTC渠道(直面消费者渠道)不同,中乔体育收入规模的增长离不开其对经销商渠道的深耕,目前该公司在线下没有一家直营门店。

多年官司缠身并未影响中乔体育的扩张。最新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1-6月,中乔体育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55.9亿元、49.3亿元、59.3亿元、31.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3亿元、7.4亿元、7.0亿元、3.6亿元。该净利润水平一度超过早先一步登陆资本市场的特步和361°。

招股书显示,中乔体育本次募集资金10.6亿元,拟用于鞋生产基地扩建项目、研发设计中心建设项目、全国战略直营店建设项目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其中约4.7亿元用于直营店建设。

在更新的招股书中,中乔体育披露了隐身多年的营收数据。这个常年受困于商标争议的本土运动鞋服品牌,一边打着官司,一边闷声赚钱。

时代财经了解到,早在2011年还未更名的乔丹体育就已经顺利过会。但是,2012年初迈克尔·乔丹以侵犯姓名权为由,一纸诉状将乔丹体育告上法院,其IPO进程也因此受阻。

净利润从1.3亿元增至5.18亿元。中乔体育营收规模达17亿元,净利润2.85亿元。中乔体育经销网络和营收规模得以扩张,中乔体育营收规模从11.58亿元增至29.27亿元;2008年-2010年,唐小唐告诉时代财经,2011年1-6月,一方面是体育鞋服行业处于红利期根据中乔体育2011年的招股书显示,

No Agency时尚行业独立分析师唐小唐对时代财经表示,去年诉讼的结束是推动中乔体育摆脱上市“钉子户”的主要原因,“终审判决之前,判决结果关系着这个品牌能不能存在,风险极大。随着商标诉讼案的尘埃落定,尽管判决中商标使用有限制性条件,但品牌实际得以保留,专业投资者也能了解其中情况做出投资判断,促进了IPO进程。”

在中国,一家曾受益于迈克尔·乔丹之名,并因此与其对簿公堂长达10年之久的体育鞋服制造公司中乔体育(原名“乔丹体育”)在近日更新招股书,正式冲击上交所主板。目前审核状态为已受理,而这距离中乔体育上一次提交招股书已过去12年。

2020年,乔丹体育败诉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乔丹体育被判停止使用其企业名称中的“乔丹”商号,并停止使用涉及“乔丹”的商标。2021年,乔丹体育更名为中乔体育。尽管双方均有上诉,直至去年3月案件终审判决宣告维持原判,这场中外“乔丹”之争的闹剧才正式落幕。

若此次冲击成功,安踏、特步、361°之后,“鞋都”晋江即将迎来又一个上市公司。

3月8日,体育财经网站Sportico发布收入TOP50的运动员榜单,前NBA球星“飞人”迈克尔·乔丹位居榜首。榜单显示,自1984年被选中以来,按通货膨胀率调整后的统计迈克尔·乔丹共赚取约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9亿元)。

招股书显示,中乔体育超80%的营收都来自于经销商。截至2022年6月末,中乔体育线个销售子公司,线家,这一数量仅次于同期的李宁(7112家)和安踏的(9223家),超过特步(6251家)和361度(5366家)。该公司的员工人数也由2019年底的8714名增至2022年6月底的12984名。

边打官司边闷声赚钱被NBA球星告了的乔丹体育再冲IPO一年卖鞋3200万双2023年3月9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