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蒙氏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结合中国幼儿的特点,注重发 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幼儿的独立自主 性。改变小皇帝小公主的不良影响和称号,使幼儿真正自由自在发展, 全面和谐发展。为建立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培养祖国花朵。
随着蒙氏教学班的大量建立,蒙氏教学法在中国的影响逐步深化。 她在教学上的注重感官教育,抓住敏感期即使施教值得借鉴,我们可 以有选择性的模仿建立蒙氏班,也可在日常教学中灌输蒙氏思想; 蒙 氏教学法的引进无疑是一股新鲜空气,引发我们对中国传统幼教的陈 腐模式和单一的观念加以思考。 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教育领域更多地 关注幼教改革和幼教普及。借着蒙氏特色班,为家长提供新的选择, 为幼儿提供更适合自身的特别教育。蒙氏教学法还能为幼儿和家长提 供新的模式和新的视角来发展幼儿智力和动手能力,启迪家长的教育 方法,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弥补了我国幼教的实践方面的不足。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以培养儿童成为身心均衡发展的人格为目标, 通过作业的方式,让儿童把内在的生命力表现出来,培养儿童的注意 力,在自由和主动的活动中让儿童自我纠正,使儿童在为其设置的环 境中成为具有特质的人。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操作性 极强的教育体系。
过分注重感官教育,我国在引进教学法同 时要注意加强社会性技能的培养,把幼儿孤立起来?
说它是建立在陈旧的官能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忽 略句子结构学习,在蒙氏教学内容的读写算技能教育中,与日常的幼儿园教育模式相结合。将音乐教育、 绘画教育、语言故事过分的强加为感官教育。强调工作,在情感上满足幼儿的需要,不利于知识的整体性和结构化。
更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克伯屈批 判蒙氏感官训练落伍,它 强调幼师具有非常高的教学能力如启发诱导能力、安排环境能力和超 强的责任心、爱心,同时忽略了儿童之 间及儿童与成人的语言交流的促进作用,而只限于单一的知识联结。四、蒙氏教学法的不足与我国的辩证吸收 蒙氏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不免违背 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性,随着时间流逝和实践证明,蒙氏教育法能够提高我国幼师的理论水平与国际接轨,另外,她反对儿童游戏,与社会生活脱节。忽视想象力,不利于知识的抽象 和概括学习,其教育理论缺乏社会性训练,我们需要辩证的吸收她的理论与方法。我国在感官教育注重动手能力和自由发展的同时,她把现实的活动与想象的活动对立起 来,她过于强调词汇学习,
一、蒙台梭利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实际生活练习、感官教育、读写算的 练习。 实际生活教育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 操、节奏动作。旨在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能力和精神,学习实际生活 的技能,并促进儿童注意力、理解力、协调力、意志力的发展以及良 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感官教育通过对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训练,培养幼 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注意力。蒙台梭利设计了 16 套教具,用于 对儿童的感官训练,有助于孩子的感觉综合失调康复。 读写算教育从掌握简单技能到复杂技能,由文字书写到阅读再到 算术教育。 二、蒙氏主要观点 澳大利亚教育家康内尔认为“自由、工作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幼 儿营造的建筑
在其实际生活教育内容中,要强调说理教育的 价值,而且她忽视想象力的培养,儿童的天性就是具有好 奇心和想象力,树立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也是要求我国幼师要具有的新的教学技能和职业 素养。发展幼儿的道德品质,蒙氏教学 法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她把玩具都叫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