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蒙台梭利,了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走近蒙台梭利,学习一种优
走近蒙台梭利 ——读《蒙台梭利教育法》有感 一部好的教育著作就如同好的经典小说,会让人百看不厌,每次读来 都会有新的收获。 ――题记 近几天,一直在读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胡力岩教授翻译的 《蒙台梭利教育法》一书。 在蒙台梭利的众多著作中,《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第一本被翻译成 英文的蒙氏著作,是家长理解蒙台梭利教育法和教师学习如何运用蒙台 梭利教育法的必读书目。蒙台梭利为现代儿童教育奠定了基石,并作出 了杰出贡献。她倾其毕生精力所创造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深刻地影 响了世界各国的儿童教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推崇。在本书中,蒙台梭 利不仅阐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儿童之家”诞生的来龙去脉,同时深 入浅出地分析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儿童各个发展领域的运用,尤其是配 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和指导。蒙台梭利还论 述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以及教师的角色等重要问题。总而言之,这是本 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教育名著,值得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和家长朋友 用心研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的被蒙台梭利的人格魅力所 折服。
就 好像走进了地狱!他们语言匮乏……这里的一切让人望而却 步!正如蒙台梭利在书中所写:“我们走进这里,他们神情呆滞,幼儿教育就是一项以爱为基底的事业啊,然而,走进这里,这里居住环境拥护不堪、男 女混居,道德沦丧和 违法犯罪问题时有发生。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在罗马的圣洛伦佐创办了“儿童之家”!
课程,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自身园所的条件、特点以及幼儿的实际情 况进行思考,量身定做,扬长避短,拥有一整套自己研发的课程。我们不仅 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更要敢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融入自己的思考, 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这些,仅仅靠“拿来主义”是做不到的。
帮助孩子习 得纪律、学会独立、让生命自由发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这里,让这里成为奇迹发生的地方!没有贫富的分别,她以她满腔的热忱,没有种族的歧视,那一颗博爱的心,在这里,圣洛伦佐其实是意大利的一个贫民窟,蒙特梭利没有退缩,因为家长的不理解而苦恼。
我们常常因为孩子 的哭闹而疲惫,首先映入眼帘的,我们也有自己小小的烦恼。她怀着一颗博爱之心在罗马住宅改善协会 的帮助下建立了“儿童之家”。但 是,”你可以想见,让他们的生命因为有了爱的滋 润而焕发出更加炫目的光彩!让我们乘着 时光的飞船一起重回 1906 年的圣洛伦佐去看一看吧。并在大量的实验 研究的上创立并实践了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因为工作的不顺心而退缩。
就是一片漆黑。让 温润的师爱缓缓流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我感动于她的博爱无私——对儿童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1906 年,蒙台梭利将已经完善和提升了的一整套教育方法运用到了 正常儿童身上,我们就要像蒙台梭利一样,他们满身污垢,
我钦佩她非凡的勇气——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1870 年 8 月 31 日,玛利亚.蒙台梭利生于意大利安科那省。她是家 中的独生女,父亲是保守、严谨的军人,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从小 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十三岁时,她 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并成为伴随她一生的兴趣。二十岁时 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女孩子学医在当时保守的欧洲 社会里,可谓荒谬与决不可能。但蒙台梭利不顾父亲的反对(中断经济上 的资助)以及教育制度的限制,凭着她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获准进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