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挥青岛市针织优势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业2022年12月12日

涉及到即墨的只有田横岛和岙山两个地区,并且这两个地区发展的重点也不在工业领域。2、从青岛的城市发展规划来看,重点构建“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框架,

随着山东青岛市工业经济战略目标的实施,市郊工业发展成效显著。其中,以“针织城”、“服装城”而闻名的即墨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加快了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壮大企业集团规模,扶持优强企业,培植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使工业经济呈现蓬勃的发展生机,规模以上工业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即墨市已逐步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商贸、出口于一体的区域性纺织服装业基地。现就即墨市纺织服装业发展的现状加以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建议。

3、目前,电力等能源供应紧张,并且有继续趋紧之势,从今年一季度电力供应形势看,全国省级电网除东北三省、新疆、海南外,其他24个省级电网一律拉闸限电,拉闸限电的省级电网比去年还多了两个,电力缺口较大。因此,在电

即墨市的纺织服装业,在“九五”之初起步,通过对外加工,一批个体、私营和集体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把企业的发展方向从起初的简单加工逐步转向打造自身的产品品牌,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发展,在“十五”伊始,纺织服装业已初具规模。纺织服装业是即墨市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已成为经济支柱产业和龙头行业。据统计,2003年即墨市登记注册的纺织服装企业367户,其中棉纺企业3户,年生产能力8.5万纱锭,织布企业7户,年织布能力2000万米,染整企业11户,年染整能力12000吨,染色能力2800万米,染线吨,服装制造企业346户,年生产能力25000万件套,其中西装50万套,衬衣800万件,针织服装20000万件,床上用品及绣品500万套。2003年,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9.4亿元,占即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2.5%。销售收入完成55.5亿元,占规模工业的33.6%。从业人员3万余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的34%。即墨市纺织服装业主要生产设备达26000台套,80%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其中40%达到90年代国际水平。有注册商标企业76户。其中“即发”牌获国家驰名商标,“红领”牌西装获省名牌产品称号,“一诺”西装、“好事中”衬衣、“雪达”内衣获得青岛市名牌产品称号,“圣达”内衣、红纺织衣、红妮制衣等也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企业主导产品有西装、针织内衣、针织外衣、衬衣、袜子、牛仔布、绒布、床上用品及绣品、亚麻纱、运动装以及大批量生产的高中低档服装产品等。该行业形成了以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青岛雪达集团、青岛红领集团等十余户骨干企业为龙头的生产体系。2002年12月即墨市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针织名城”称号。2002年9月被青岛市政府命名为“青岛服装城”。

1、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关于《市委重点工作思路提要》中,明确提出了结构调整的重点在于“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海洋经济、旅游经济三大特色经济;建设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船、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从地理位置上看,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船基地建设的重点在以黄岛、胶南为主的西海岸,即墨市在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从即墨市工业的现有基础来看,在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船、新材料方面都十分薄弱,仅限于一些简单的初级零部件加工,与四大工业基地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在与四大基地的对接上即墨市工业亦无优势可言。因此依据即墨市工业现状,要想真正与四大基地的建设衔接好、并融入其产业链,近期内难以实现。

山东:发挥青岛市针织优势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业2022年12月12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