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
目前,ITO的主要替代材料有金属网格和纳米银线,此外还有纳米碳管、石墨烯等。就目前市场化情况来看,金属网格和纳米银线暂居头筹。第三方机构迪显咨询的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中国交互大屏电容市场中,智慧黑板市占率达到95%,其中纳米银触控占据市场份额约59%,金属网格触控占据市场约41%。
同样是在2012年,从中科院化学所硕士毕业后,曾西平赴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如今,身为华科创智首席技术执行官的曾西平谈起当年的行业情景记忆犹新。当时,正处在手机行业大变局的转折点,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箭在弦上。而生产智能手机屏的关键材料ITO(氧化铟锡)很长时间里只有日本的日东和积水两家公司才能生产,市场上货紧的时候一天一个价。曾西平跟随他的导师温维佳教授在港科大读博士,主要的研究课题就是ITO的替代材料纳米银线年,温维佳团队的纳米银线材料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这是一家从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技术起步的公司,因为看到内地关键材料行业被国外厂商“卡脖子”的现实,通过悉心研究替代材料技术,实现纳米银线年多的探索,初步探索出一条把新材料实验室技术嫁接风险投资、实现产业化市场化的“技术孵化”之路。
“技术如何走出科研机构,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我们摸索出了一套经验。”喻东旭说,“华科创智的发展历程是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企业的一个缩影。”
2012年离开比亚迪002594股吧)之后,华科创智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喻东旭开始了创业生涯。摸爬滚打了两年后,一个偶然机会,他结识了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温维佳。一番深聊之下,两人对纳米银线商业化有了高度共识,一拍即合,在2014年9月创办了深圳市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
这同样给曾西平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我当时就在想,要是我们自己能够做材料来替代ITO,是不是就有更多的自主权,是不是有助于提升国家制造业的竞争力?”
华科创智从最基础的银纳米线原材料的合成生产开始,喻东旭对此印象深刻。他一直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打交道;也是帮诺基亚等手机品牌做OEM生产。在“技术+市场”的组合推动下,编者按:今天是系列专题“高成长企业论——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瞪羚’样本”的第4期报道,在联想工作的13年里,“当时从日本进口的ITO材料一旦断货,整个珠三角的生产线都要停工,”喻东旭说。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闭环。后来在比亚迪负责代工业务,让我们聚焦新材料行业,目前已经实现了柔性透明电极、大尺寸电容屏和PDLC智能液晶调光膜的产业化,聚焦华科创智。
ITO在触控手机诞生后至今都是触控屏幕材料的主流,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积水化学、日东电工等企业对ITO材料市场的垄断,成为中国手机厂商“卡脖子”的难题。
而通过6年多的探路,华科创智也摸索出一套在技术引领下如何将新材料应用到实际中的经验。
在2012年前后,中国市场上多次出现ITO紧张的情况。尽管市场上的触摸屏供货商都扩大了产量,但ITO薄膜的供货商数量却非常有限,而当时国际厂商以供应苹果订单为主,使得中国出现高端ITO薄膜紧缺的局面。
喻东旭表示,未来华科创智还会在CPI(无色聚酰亚胺)、电致变色等领域进行更多的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