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一次纳特别捐200元以上者为永久特别社员”。陈嘉庚因捐“叻银一万元”而当选为永久特别社员。陈嘉庚所捐的叻银一万元远超这一标准。1917年8月出版的《教育与职业》杂志刊登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永久特别社员姓氏录》,当时陈嘉庚就意识到,当天中午,黄炎培的到来给了陈嘉庚更大的办学信心。与陈君谈未来事,陈嘉庚把黄炎培带到南普陀寺旁的演武场。黄炎培将来一定能对自己在国内的办学活动提供支持。陈嘉庚向黄炎培畅谈了他的办学设想。皆陈君延翻译。二人从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第七条规定,”黄炎培与陈嘉庚二人相识于1917年黄炎培南洋之行期间。陈嘉庚的慷慨之举令黄炎培十分感动,
黄炎培此次南洋之行长达两个多月,于4月25日晨7时离开。不过,在黄炎培离开新加坡前,曾于4月21日、22日与陈嘉庚有过两次长谈。在这两次长谈之际,陈嘉庚向黄炎培透露,他即将回国在家乡厦门创办一所大学,并委托其帮忙物色师资。
黄炎培有写日记的习惯。黄炎培日记时间跨度长达50余年,字数累计700余万。黄炎培日记中一共有40余处提到了陈嘉庚。这些记载是二人长达40余年深厚友谊的见证。
黄炎培与陈嘉庚都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两人都出生于19世纪70年代,都经历了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民族内忧外患,两人都选择用兴办教育来挽救民族危亡。
据当天的《黄炎培日记》载:“午,集美事,7月23日上午。
1940年3月26日,陈嘉庚抵达重庆,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慰劳之旅。在重庆期间,陈嘉庚曾数次和黄炎培促膝长谈。3月31日,陈嘉庚再次出现在了黄炎培的日记中:“午,雪艇、枚荪招餐,晤见陈嘉庚、庄西言及译者李君铁民。四时,参政会茶会,听嘉庚演说。自抗战至廿八年底,南洋华侨捐款共二万万零五百万元,侨胞每人财产捐2%。”
陈嘉庚对国共团结抗
黄炎培这次一共在厦门停留了5天。停留期间,黄炎培与陈嘉庚可谓“形影不离”。7月25日,二人“观通俗教育馆,幼稚园,女学校。”7月26日夜,黄炎培“为陈君屡陈对于集美及未来大学之意见,至十二时三十分始毕。”7月27日,因为陈嘉庚要去漳州,二人才“共摄影于祠之庭”,依依不舍分别。
在黄炎培抵厦的10天前,陈嘉庚就是在浮屿的陈氏宗祠发表演说,说明他筹办厦门大学的动机和经过。他当场宣布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和常年费300万元,这个金额相当于他当时的所有资产。
1919年1月25日,黄炎培因为要替中华职业教育社征求特别赞助会员并考察侨民教育,再次前往南洋各地。2月7日,黄炎培抵达新加坡。甫一登岸,黄炎培即被陈嘉庚和周倬霖所派二人接至林义顺处。之后数日,陈嘉庚的名字几乎每天都出现在黄炎培日记中。据2月7日的《黄炎培日记》载:“在道南晤陈嘉庚,访之于谦益号。与谈中学事。”2月8日的《黄炎培日记》载:“晨,陈嘉庚同观中学校舍、橡皮厂。”
当天下午,陈嘉庚将黄炎培带至鼓浪屿华侨富商黄奕住处。在黄奕住家吃过晚饭,陈嘉庚与黄炎培一起返回位于浮屿的陈氏宗祠,二人又是一通畅谈,直至晚上12时才依依惜别。
1919年7月23日,黄炎培按照他与陈嘉庚的约定来到厦门。黄炎培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晨六时抵埠,陈嘉庚遣人迎至陈氏祠相见。祠在浮屿。”
7月28日,黄炎培登船离厦赴沪。在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陈嘉庚毁家兴学记》,这篇文章后来被《东方杂志》《北京高师教育丛刊》等杂志广泛转载。